幼林撫育管理
造林后,連續(xù)進行除草松土2~3年,第1年3次(4~5月,6月及8月)。第2年2次(4月及6月)。第3年1次(6月)。播種造林的麻櫟苗,于6月間苗2次。
麻櫟應及時修枝,以培養(yǎng)優(yōu)良干形,把枯死枝、衰弱枝、病蟲害枝及徒長枝剪掉。在混交林中,還要砍掉壓抑麻櫟生長的其它樹種,在麻櫟側下方的伴生樹種和下木,則應盡量保留。
播種育苗
首先要進行種子采收 ,第二步對種子滅蟲,麻櫟果實象鼻蟲(Curculio spp.)對麻櫟種子危害極為嚴重,于幼果期間產(chǎn)卵于果皮之下,橡實成熟后孵化為幼蟲,嚙食橡仁。因此,橡實采收后要及時滅蟲處理,通常最便捷、最有效的方法是水浸滅蟲。第三步是種子晾曬 , 經(jīng)浸泡的種子要及時攤開晾曬,以防發(fā)熱霉爛, 第四步是種子貯藏, 種子越冬貯藏可采用室內(nèi)混沙埋藏的方法,最后是種子催芽,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,播種前4~5 d,將種子篩出。水選后的種子,要及時攤放在地面上,種子下面鋪1~2層草簾,種子攤放5~7 cm厚,每天翻動2次,種子干燥時適時噴水。一般4~5 d后,待種子有30%左右發(fā)芽后,便可播種。
播種
1.圃地選擇
選擇地勢平坦,排水良好,有灌溉條件的沙壤土、輕壤土作為育苗地。土壤粘重、通透性差的地塊、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塊不宜用作育苗地。
2.整地
育苗地要進行細致整地,包括翻耕、耙撈、平整,做到深耕,細整,清除草根、石塊等。最好是秋翻春整,因為秋翻對改良土壤,保墑蓄水,減少雜草,消滅蟲害都有顯著作用。在整地的同時要對育苗地進行施肥,以施用廄肥和堆肥最好,施肥量為25003000 kg/667 m2。也可施用有機肥,可采用二銨,施用量20-30 kg/667m2。為防治地下害蟲,可同時施入鋅硫磷或3911顆粒藥劑,施用量為7.5~10 kg/667 m2。 育苗可采用床作或壟作,床式育苗要求床高15 cm、寬100~110 cm,床間距離為30~40 cm,作床雖然育苗產(chǎn)量高,但不便于管理,只適合小面積育苗。為便于管理作業(yè),通常采用壟作育苗,壟底寬60 cm,壟高15~20 cm。起壟、作床時間不易過早,以免土壤干燥,應選在播種前1~2 d即可。
3.播種期
做到適時播種,春季土壤化凍20 cm,地下10 cm處地溫達到10~12℃時即可播種,北方地區(qū)一般在4月上旬至4月中旬。
4播種方法
①.壟作播種順壟開5~7 cm深溝,踩底隔,然后均勻擺放種子,種子最好橫向放置,每米長播種溝播種40~50粒。播種后覆土3~4 cm,并稍加鎮(zhèn)壓。
②.床用播種采用條播,橫床每隔20 cm開5~7 cm深溝,踩底隔,每行播種20~30粒,播種后覆土、鎮(zhèn)壓。
苗期管理
1.灌溉、排水灌溉要根據(jù)苗木大小、土壤情況和干旱程度,做到適時適量。種子發(fā)芽和保苗階段,應量少次多,防止地表板結,保持濕潤。苗木生長發(fā)育旺盛階段,應量多次少。生長后期,在不干旱的情況下,盡量少澆或不澆水,以增強苗木木質(zhì)化。并注意排澇,做到內(nèi)水不積,外水不浸。
2.除草、松土
除草和松土是幼苗撫育管理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,除草要以除早、除小、除了為原則,以利苗木的生長和發(fā)育。松土除結合人工、機械除草進行外,土壤比較粘重的地塊每次降雨、灌溉后要松土,改善土壤通氣條件。
3追肥
幼苗出土后1個月內(nèi)地上部分生長緩慢,根系生長較快,所需養(yǎng)分主要依靠子葉貯藏營養(yǎng),從外界吸收養(yǎng)份的能力較差,因此追肥應在6月雨季到來后進行。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(如尿素)可在6月中旬、8月上旬各追肥1次,每次用量為10~15 kg/667 m2。
4間苗、定苗
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間苗,拔除生長過于密集、發(fā)育不良和病蟲害苗木,做到去劣留優(yōu),分布均勻,為了保證苗木質(zhì)量,不得以密代稀。幼苗長出2對真葉時,進行第1次間苗,幼苗開始進入生長旺期時,結合間苗進行定苗,每次間苗后都要及時灌水。單位面積上留苗株數(shù),要比計劃產(chǎn)苗量多10%左右。
病蟲防治
麻櫟的主要蟲害是栗實象鼻蟲和柞天牛
防治方法:
(1)蛀溝內(nèi)注入25%亞胺硫磷乳劑250-500倍液或40%樂果乳劑500倍掖10-20毫升,效果良好。
?。?)月上旬,成蟲大量羽化時,聚尾群交,可發(fā)動群眾捕殺。